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让内容更丰富:
---
1946年6月,国民党军队集结了约30万大军,严密包围了我方中原解放区。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临危受命,承担起掩护军区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重大任务。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行动,面对国军强大的围剿,原本1纵1旅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。然而,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旅长皮定均的坚强领导下,这支部队奇迹般地完成了一次被后人称为“铁流千里”的壮举。正是这场中原突围,让“皮旅”名声大噪,成为军中传奇。
然而,突围成功后,皮旅原本期望能够重返老部队——中原军区,却未如愿,反而经历多次辗转,最终划归华中野战军,这其中缘由究竟如何呢?
---
一、
展开剩余84%皮旅的前身可追溯到抗战时期,最初称作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。1944年9月,中央下达指示后,太行区党委和军委将军区第三团、第三十五团以及特务连合编,组建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。皮定均担任支队司令员,政委由徐子荣负责。支队成立初期,兵力约1700余人,装备包括两挺重机枪、三十余挺轻机枪、八百支步枪以及两门迫击炮,装备虽不算丰富,却足够打出响亮的战斗声威。
随后,支队奉命渡过黄河,挺进豫西腹地,抵达嵩山脚下的登封李洼村。在那里,支队打响了第一仗——一场精彩的伏击战,成功歼灭了600余名日伪军。这场战斗规模虽不算大,但意义深远。它不仅是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后的首场胜利,也是豫西地区群众首次见证八路军的抗日武装实力,从此极大增强了民众的抗日信心与支持。
此后,豫西先遣支队捷报频传,逐渐打开了豫西抗日的新局面。1945年2月,延安组建河南区党委,王树声、戴季英带队进驻豫西,并成立八路军河南军区,对部队进行整编,皮定均所在的豫西先遣支队改编为军区第一支队。到1945年10月,该支队连同地方武装发展至7000余人,战斗力显著提升。
抗战胜利后,为顺应形势,中央将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与新四军第5师、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合并,组建中原军区,司令员李先念,皮定均的第一支队被划归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,旅下辖三团,兵力约6000人。
1946年初,国军以20多个师、共计30万大军发起猛攻,中原军区为了保存主力,经中央批准下令以部分兵力佯动,迷惑敌军,为大部队向西突围争取时间。承担此重任的,正是皮定均指挥的第1旅。
在皮定均的英明指挥下,第1旅采取小股兵力频繁穿插佯动,成功迷惑敌人,同时组织有效反击。经过一番激烈周旋后,主力部队成功突破包围。随后,皮定均和徐子荣决定沿大别山主脉向东急行军。二十余天里,第1旅昼夜兼程,先后突破国军138师、47师及孙良诚部部队的层层封锁与围堵。
这一路,历经千难万险,部队在不断的追击与阻击中奔袭。尽管困苦重重,皮定均和徐子荣从未放弃,最终于1946年7月20日成功抵达苏皖解放区。军史记载,抵达时部队战士衣衫破烂,几乎人人骨瘦如柴,长裤磨破成短裤,许多战士连鞋子都无,只能用布条包裹溃烂的双脚。
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突破重围、走完这千里长征?那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全体官兵团结一致的坚定信念。出发时第1旅约7000人,经过艰苦的行军和战斗,约5000人成功抵达陕南,连体弱的女战士也紧跟步伐。此次成功突围,不仅极大提升了皮旅的声望,也让“皮旅”的威名在全军传开。
---
二、
不过,抵达陕南后,关于皮旅的归建问题却陷入了僵局。按理说,皮旅应归属中原军区,但当时中原军区的实际情况已难以接受皮旅的归建。
原因在于,中原突围期间,中原军区主力分左右两路突围。右路由军区2纵队13旅、15旅部分兵力及359旅等组成,由李先念指挥,成功穿越平汉铁路,进入陕南与游击队会合,成立豫陕鄂军区,继续坚持游击战。359旅后来于八月底返回延安,归建120师,令中原军区失去重要主力。
左路突围部队由中原军区1纵队和2纵队部分兵力组成,约万人,由王树声率领,于八月底与江汉军区部队会合,组建鄂西北军区,建立根据地。
这导致中原军区几乎名存实亡。其他部队陆续转往晋东南,纳入晋冀鲁豫军区建制。到1946年底,中原军区正式撤销。
因此,皮旅无法归建已基本解散的中原军区,也无法与其他部队合流。皮旅的另一个归宿本应是原隶属的129师,毕竟其初属129师太行军区,归建理应顺理成章。老部队也应欢迎皮旅归队,尤其是在敌军大举进犯时,这支顽强部队如虎添翼。
然而,129师尚未发声,华中局率先行动。1946年8月12日,华中局向中央申请将皮旅划入华中军区,计划与新四军2师5旅合编为师,以增强华中战斗力。中央没有立即回复,而是征询刘伯承和邓小平意见。
8月14日,中央电报转达华中局申请,并请刘、邓反馈意见。为照顾二人感受,中央还提及:“陇海路新黄路战役结束后,皮旅可由淮南经原路返回大别山。”暗示暂时接受华中局方案,未来有归建老部队可能。
刘伯承、邓小平对此无异议,8月17日军委批复同意皮旅与五旅合编为师。但最终未能合并,皮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,五旅则与山东野战军7师19旅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7师。具体原因不详,但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时,皮旅划归华野第一纵队。
华野一纵,司令员叶飞,作为王牌部队,曾在宿北、鲁南战役表现出色,虽然因此损失惨重。初建时仅有7个团。为增强实力,皮旅被吸收入纵队,升级为独立师。所谓独立师,意味着虽升师级但不属于正规军编制序列,显示出其暂时的特殊地位。
皮旅曾多次在战场上展现强大战斗力,如孟良崮战役中,独立师经过一夜强行军,奋力攻占天马山并坚守285高地,顶住国军74师的猛烈攻击,为后续全歼敌军创造条件。叶飞高度赞扬该师的顽强作风,这正是“皮旅”的精神体现。
皮旅升级为独立师后,旅长皮定均调任华野六纵副司令员,新任师长方升普接任,政委仍为徐子荣。皮定均对调离深感不舍,在日记中坦言对新岗位心存忐忑。
老战友
发布于:天津市倍享策略-炒股怎么配资-配资app下载-股票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